top of page

如何了解科學素養,先清楚孩子的科學素養發展階段|加點魔法

自從108課綱上線後,市面上出現了琳瑯滿目的新課程和教育方式,讓身為家長的我們感到憂慮,甚至有那麼點無所適從,到底什麼是素養課程?什麼類型的素養課程對孩子有幫助?如果家長原本就熟悉教育行業,可能還抓的到方向,偏偏對大部分家長來說,素養教育是一個新的概念,突然間要用新方式來教育孩子,心情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。


什麼是科學素養?

科學素養主要是指一個人用科學的方法來學習、假設、探索,以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科學態度,如果能具備一定程度的科學素養,孩子就有辦法更成熟的去面對成長過程中的各種挑戰。在眾多類別中,我們先來談談兒童科學素養,因為它可能是從幼兒到兒童階段,對孩子思維邏輯影響最為深遠。


不同年齡段的孩子,在學習的認知發展都不相同。一般而言,幼兒園中大班時期注重感覺統合以及對生活事物的認知;小一小二則是在建立團體生活與基礎,學習方式從主題學習轉變為學科化的學習模式;小學三年級是科學教育正式開始的年紀,從課本上學習自然科學的知識點;小學五年級是對學習重要的分界點,有越來越多對的抽象事物要理解,也是成績開始下滑或穩定的關鍵時期。


探索期(5~6歲)

5~6歲探索期的孩子,適合由老師或家長帶著孩子親自動手做,以加強體驗感、幫助感覺統合發展,高互動性是影響他們能否產生興趣的關鍵。在陪伴的過程中,老師和家長需要付出很大的精力,以達到優質學習的目的,目前台灣有不少優秀的團隊開發出適合的玩具、教具,但是科學素養課程卻相對的少,筆者挑選了一些高互動性的玩具、教具,非常適合孩子在家長的陪伴中養成科學素養。


啟蒙期(7~8歲)

進入了7至8歲的啟蒙期,便進入初等教育體制,但這個階段的孩子經常被忽略年紀,尤其是小一新生,他們剛脫離幼兒園進入小學,生活環境經歷第一次改變,所以不能把他們當成很成熟的小學生,也不能把他們當成幼兒園的小朋友,需要給予相對應的教育幫助孩子度過轉換期。而針對小一小二的科學素養課程目前非常稀缺,現行大部分的作法是把中高年級的科學實驗,直接搬來給他們用,所以造成體驗感不佳。其實小一小二的學生課業壓力還不是很重,放學後時間仍然很充足,建議嘗試讓他們接觸一些線上科學課程加上動手操作,不僅時間彈性,在有完整課程體系的學習下,較能循序漸進。


基礎期(9~10歲)

9歲起,便正式踏入正規科學教育的領域,在學校開始有自然課、實驗課,讓科學走入生活,為孩子的科學素養打下基礎,至此孩子也進入了新的學習階段,理解能力和閱讀能力越來越好,對於科學月刊、漫畫的接受度相對高很多。這個時期的孩子可以接受的難度漸增,可以放手讓他們選擇有興趣的科學領域自主學習,建立一個自己的科學小空間。


發展期(11~12歲)

小學五年級是對學習重要的分界點,有越來越多對的抽象事物要理解,也是成績開始下滑或穩定的關鍵時期,如果在啟蒙期沒有培養良好的科學概念、又沒有在基礎期建立足夠的科學知識,孩子多半會在數理方面出現學習斷層。這個時期的孩子也開始經歷青春期的轉變,家長更需要花心力在孩子的心理變化,除了放手讓他們有自主空間的同時,也需要陪伴孩子理解抽象思維,補足該有的科學知識


家長們該怎麼做?

孩子每過一兩年,就會進入一個新的學習階段,每當家長適應習慣之後,沒多久又發現孩子又長大了,不論是陪伴、或教育的方式都需要調整,以因應他們的改變,家長能做的就是為孩子挑選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,挑選出最適合的方式,陪著他們一起成長。



系列文章
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