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如何有效學科學?生活處處有科學,別再用死背的方式學習科學了



文/吳昌翰

你喜歡科學嗎?如果是小時候的我,肯定不會喜歡,因為科學的課程太繁雜,加上不太懂科學的有用之處,對我來說,科學是個很有距離感的事物,我們也不會常用到這些知識,我們熟知的科學知識大多有這兩項:


一種是形式科學,像是:邏輯學、數學、統計學

另一種是自然科學,像是:物理學、化學、生物學、地球科學、太空科學、天文學


正常來說,老師教授的過程不外乎是用簡報或者寫重點筆記等等,按照課本上的定義來教學,雖然是用很合理的方式教科學,但其實這些教學方式對孩子的學習效益並不大,因為內容都是由老師單方面的輸出,學生只能被動地聽,死背硬記這些定義,並且透過考卷獲得成績上的驗證。


而這種對學習者而言很無趣的上課方式,就是幾十年以來學校都沒有改變過的學習模式。


真正讓我對科學感興趣的時候,是我國中自己在圖書館看到一些科學家的故事後,無意間弄懂了以前沒搞懂的科學原理,了解到原來科學不只是一堆死背硬記定義,而是為了理解世界運行的方式,進一步改善人類的生活而建立的一種可被傳承的知識。


我們應該對生活周遭的事物產生好奇與疑問,並去思考去獲得答案,如同22歲的牛頓坐在自家院中的蘋果樹下思考問題,一個熟透的蘋果正好打在他頭上,牛頓想:蘋果為什麼不向上跑而向下落呢?這個問題一直被他記在心中,最終引導他發現了萬有引力,成為科學史上最重要的定理之一。


還有另一個例子是阿基米德,國王請金匠用純金打造了一頂王冠,國王想測試是不是純金,阿基米德想的好久,一直沒有好方法。有一天,他在洗澡的時候發現,當他坐進浴盆裡時有許多水溢出來,這使得他想到:


「溢出來的水的體積正好應該等於他身體的體積,所以只要拿與王冠等重量的金子放到水裡,測出它的體積,看看它的體積是否與王冠的體積相同。」


「如果王冠體積更大,嘿嘿嘿!表示其中造了假,摻了銀。」後來阿基米德將這個發現進一步總結出浮力理論


這些故事讓我們知道,引發好奇心、觀察周遭事物是多重要的事情,如果只是照本宣科,將課本上的科學原理死背硬記,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,最終是培育不出頂尖的科學家的。身為家長,我們更需要的是培育下一代用生活體驗來學習科學,當我們能夠利用孩子的好奇心,進一步反覆思考跟推敲,才會真的內化其中的道理,並且體驗科學的有趣;試著去讓家裡的小朋友嘗試各種事物、看看風景、出外郊遊,在遊玩的時候,經常性地提出週遭事物的相關問題,希望在親子同樂的時候,也能培養小朋友對科學探究的思考能力喔!
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作者簡介


吳昌翰 畢業於世新大學,從小熱愛研究各種事物,喜歡自己去驗證結果找答案,擅長透過生活中的體驗解釋生澀難懂的科學原理,是小朋友們眼中的問不倒老師。

bottom of page